惱人的媽媽手、網球肘、五十肩、落枕、腰a酸背痛,究竟要找誰處理? 小時候的筋骨傷都會找國術館處理,現代醫學發達,大家會轉向復健科或骨科求助,然而物理治療的復健之路短者數周,長者數月,有時甚至一年半載仍無明顯改善,難怪整復所、整復推拿館、美式整脊四處林立,顯示台灣整骨的需求不小。
到底整復推拿館的徒手整復推拿和物理治療的徒手治療有什麼不一樣?本篇文章希望可以解決您對整復整骨的疑惑,明白台灣整骨的規範,及如何慎選有安全性的整復推薦,讓您的身體輕鬆自在,痠痛得以緩解。
物理治療的原理是利用物理因子的聲、光、熱、電、磁、力進行治療,包括儀器治療,徒手治療或運動治療三種方式。民眾較熟悉的熱療、電療、遠紅外線或者牽拉機/牽引機(俗稱拉脖子、拉腰)等,屬於儀器治療。而其中「徒手治療」是最能根據病患症狀做治療的一種方式。徒手治療是由物理治療師的雙手施力,來達到促進循環、減輕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進動作功能的治療方式。既然徒手治療這麼好,醫院為什麼沒有提供?因為徒手治療一名病患需要花費相當多的人力及時間成本,而醫院必須在短時間內消化許多病患,最快的方式就是使用儀器治療搭配運動治療,自然而然民眾就會對徒手治療較陌生。
依規定,民眾需持有醫師診斷、照會或醫囑,物理治療師才能「接單」,也就是民眾必須先到醫院就診,經醫師檢查、診斷之後,持診斷書、照會單或處方箋,才能到物療所求治。因為需經醫師診斷後決定復健之流程,看狀況會開藥,雖有健保,通常都要長期,因此大部分人感覺效果較慢。也就是因為當今健保制度的設計,這群研究人體動作的專家,在醫療現場只能淪為開關儀器的作業員。所以想嘗試徒手治療的民眾,目前多半要以自費的方式。因此除了程序時間上的花費,及物理治療自費的價格一般高於傳統整復推拿的多方考量下,想要有立即感受,民眾自然會去尋求整復所的整復整骨的手法。
國術館最常見的就是拔罐、刮痧、接骨、按摩、點穴、整脊、運動調整。然而國術館的技術大多是以經驗傳承的。如今傳統的國術館越來越稀少,是因為沒有專業執照的關係。而整復所是因推拿師遭法令禁止在中醫醫療院所澳執業後,沒有轉行的前輩們自己出來開業後常用的名字。事實上整復所的整復推拿手法,目標也是增加關節活動度、放鬆肌肉與筋膜、矯正姿勢與神經肌肉再教育。但是坊間許多國術館師父、整復師或美式整脊師大力道扭轉病人的骨頭,整得人疼痛唉叫,尤其大幅度扭轉頸部,實在很危險。對於在台灣整骨,很多人覺得在整復整骨時,發出的喀喀聲音很療癒。事實上整復整骨的本質應是讓關節恢復正常角度及靈活動作,並不是只在整復整骨時發出喀拉喀作響才有效。
事實上,台灣其實沒有規定整復師執業要有照(目前開始有在推行證照,但尚未強制持照營業),所以整復業界是良莠不齊的。2015年衛福部為解決民眾在選擇店家時,能無法分辨施作人員是否經過專業訓練的劣勢,而規劃傳統整復技術士證照考試。2019年,勞動部配合衛生福利部管理需求,首度推出「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制度。大家在找整復整骨時,需了解幫您施術的人是否持有通過國家考試証照,而非一般民間工會發放的。
整復推薦之前去過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對面的力學傳統整復推拿。他們除了會先聽取客人的訴求,整復師也會當場幫客人檢查及評估身體狀況,在幫客人整復整骨前,他們會先幫客人進行肌肉放鬆,再進行整復,而館長吳師父領有國家級證照,並結合運動按摩、美式整脊、傳統整復推拿的徒手技巧,輔以西方人體解剖學的理論基礎,針對人體筋膜、肌肉、骨骼,施以物理性刺激之調理動作,施行具安全性的整復整骨手法。
您是否對整復整骨有比較多的了解了呢? 慎選施行有安全性整復整骨手法的整復師很重要,希望這篇能稍微幫到您!

更多精彩文章請隨時關注:Back Cracker